9月14日,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应邀为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出版融合发展现状与出版教育未来》主题讲座。张志强教授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本场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系系主任易龙老师主持。
易龙老师首先向张志强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张志强教授在我国出版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正式拉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本次讲座张志强教授主要从五个方面逐次展开,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既然是讲出版教育,张志强教授便首先以南京大学的出版学学科建设历史着眼,为我们简述了其悠久的发展历程,理清了出版教育的发展脉络。张教授将南京大学出版学人才培养的特色概括为“四结合”:学校与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发展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张教授着重提出,只有将出版的情怀和出版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才是真的爱出版。
首先,张教授以疫情对出版业的影响为背景,引入今天的讲座主题。问卷数据显示,疫情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版单位发展受阻。数据也显示:第一、读书的重要性即全民阅读的普及化程度在加深;第二、出版物的质量是影响出版业发展的关键。数据还显示,与我们以往认知不同,在疫情期间受众阅读纸质书的占比达到了60%以上,与电子书的阅读占比相差无几。由此可见,纸质图书在我国市场中还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接下来,张教授提到,出版是一个需要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发展的行业,这里的融合指的是二者互相合作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而非相互消磨边界。张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出版与技术融合、出版与教育行业融合、出版与广播影视业融合、出版与旅游业融合、出版与餐饮业融合、出版与地产业融合、出版与金融融合等出版融合的七个重要领域。张教授认为出版的本质在于知识传承和长期存储,而出版融合正是提升国家形象和全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出版融合呢?张教授着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创新。这包括人与自然的内容、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内容,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才叫创新。第二,技术创新。在这个方面,市场化的驱动更为明显。第三,营销创新。如现在势头正盛的直播带货就是营销创新的典型案例。未来,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其与出版的融合发展也值得探讨。张教授提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让机器做人能做的事。张教授介绍了一本由台湾学者所著的《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一书中所提到的编辑需要具备编辑力、经营力、创新力和思想力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张教授认为,在未来出版编辑还需要具备数据力,即依靠各类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让出版事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张教授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牢记融合的本质:立足主业、反哺主业、壮大主业,如此才能够平衡智能和传统的边界问题,助力出版行业的发展。
讲座的最后,张教授为我们阐明了出版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尽管现在国内的出版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是仍然面临着各类挑战。如对出版岗位的质疑、学科教育的边界模糊问题、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国家政策与就业局限性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张教授提出了对未来出版教育的发展建议:首先,要平衡好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其次,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协调;最后,要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回归与探索。张志强教授富有深意的讲座为我院师生带来了诸多启发与思考,伴随着在场师生对张志强教授由衷地感谢,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新院数字出版2017级本科生 王萌
2020-09-16 10:52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