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锋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学,为校内外近三百位师生带来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字及其历史发展”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李星辉教授主持,采用线上会议的模式举办。
首先,王锋老师对文字学的相关研究作了详细地介绍。王锋老师指出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文字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字符所记录的语言单位分为语段、表词、音节、音位四种文字;按照文字的形成与传播分为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按照文字的发展程度分为原始文字和成熟文字。王锋老师认为语言与文字既相似又不同,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语言决定文字,文字可反作用于语言,推动语言精细化发展。王锋老师认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比较特殊,汉字的稳定性和超时空性,使得汉字可以“通南北,贯古今”,对规范化汉语和维护社会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王锋老师对民族传统文字的总体格局作了简介。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和使用的文字有三十多种。王锋老师根据文字形式把它们分为图画—象形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和汉字系民族文字。王锋老师指出,少数民族文字对语言研究具有重大作用,表音文字在历史比较上的作用更是突出,藏文被广泛应用于汉藏语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汉语史的研究进程。
然后,王锋老师对民族传统文字进行了分类和举证。象形—图画文字主要有纳西东巴文和尔苏沙巴文。音节文字主要有纳西族哥巴文、彝文和朝鲜训民正音。字母文字为数众多,王锋老师认为可以按照借用字母系统的不同分成三类:源于阿拉美字母体系的文字,源于阿拉伯字母体系的文字,源于印度婆罗米字母体系的文字。汉字系文字共有十五多种,王锋老师认为汉字系文字可分为三种类型:北方民族的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南方汉字系文字。在分类的同时,王锋老师还列举了各种民族传统文字,详细地讲解了这些文字的属性、特征和发展演变。
最后,王锋老师总结了文字发展传播的影响因素。王锋老师认为影响文字传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1)语言类型对文字类型的制约;2)社会文化因素;3)文学和艺术。
王锋老师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清晰的逻辑论证,使本场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会师生无不感到犹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踊跃提问,与王锋老师互动。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撰稿人:郇国庆)
2020-06-22 10:38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