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下午7点半,由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系列讲座活动之一“网络文艺中的‘长’与‘短’——复合视听中的叙事策略”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国文联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吴长青副教授主讲,我院中文系教授禹建湘主持。
讲座伊始,吴老师首先对网络文艺中“复合视听”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他强调这个概念区别于新闻传播学中的“视听复合叙事”,不是指借助于外在技术辅助制作成的单元体裁的融合与嫁接,而是专门指网络文艺IP化过程中传统文本被视、听觉化后形成的新型文本。他认为这个概念涉及到两个核心要素:能否改变和如何改编,而这与叙事密切相关。
所谓叙事,是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吴老师向大家明确了故事、话语和叙述三者之间的区别。吴老师指出,“故事指叙事虚构中被讲述的事件和冲突,是从话语的布局中提取出来的,再按照编年顺序与虚构人物合起来编排而成;话语是事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即我们直接接触到的文本;叙述指一篇文本如何写作和传达,在写作过程中叙述形成一道轨迹,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大量叙事策略和组合,所有这些都是话语的组成部分”。
接着,吴老师以《哈利波特》《魔戒》《择天记》《斗破苍穹》《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等一系列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为例,
向大家详细解读了网络文学中文字的“长”和改编电视剧的相对“短”,并由此指出了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差异。他强调“读者运动方向是从印刷文字到主题的可视形象;观众则朝着相反的方向,从主题、从动态镜头的对照关系开始运动,到对它们的理解,再到为其命名”。同时,吴老师也认为“虽然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根本不同,但是叙事所涉及到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同样是电影理论的核心概念”。此外,他对于“语言的功能”、“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价值系统”、“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等一系列概念进行了相关的阐释,也向大家阐述了叙事层次、叙事距离、叙述角度的相关知识。
在讲座的最后一个部分,吴老师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络小短剧,指出了手机小屏微视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指出“长剧与短剧的接受,实际上意味着文化生态、技术生态与商业生态的协调发展”。他以《胖戏精日记》《恋恋事务所》等一系列小短剧为例,揭示了手机小屏微视频的渐变,并且指出了小短剧的三种类型——“因为平台扶持,小短剧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娱乐资本论在采访过程中,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MCN、红人、或者微商,他们原本就是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者;一种是UGC为爱发点,职业往往是coser、汉服爱好者、摄影师等等;最后一种就是影视行业正规军,比如《通灵妃》的出品方腾讯动漫和微视”。
最后,吴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鼓励同学们在创作上从短剧开始,研究从经典作品深入,建议同学们努力尝试长作品的细度构思,注重总体性、整体性思考与局部、微观分析相结合,立足本民族的精神,从本民族文化诉求出发,最后形成自身的价值观。
本场讲座设置了会后提问环节,与会同学踊跃发言,吴老师对于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本场讲座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新院汉语言文学2016级本科生 张秋瑾
2020-06-16 09:40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