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2019年12月5日晚上7时,由伟德国际官方入口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机电工程学院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百家讲坛进中南系列讲座之一在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新校区机电工程学院B座214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的主题是“庄子的态度与高度”,主讲人为百家讲坛名师鲍鹏山教授,主持人为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雨教授。来自雅礼洋湖实验中学的学生、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前来参加。

鲍教授曾在他的散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写下这样的句子:“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讲座伊始,杨雨教授以此为开端表达了对鲍教授的热烈欢迎。讲座开始后,鲍教授从历史演变的进程出发,一直由“战国”的源起讲到“庄子的态度与高度”。

在讲述庄子之前,鲍教授首先讲述了孔子、孟子、庄子、商鞅四人的个性与时代的关系,使大家明确了“知人论世”对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鲍教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战国”的内涵,他认为,国的最初含义是一个诸侯所在的首都,是非常具有道德含义的一个词,带有非常强烈的伦理学感情色彩。但是到了战国初期,国家的道德属性由于诸侯争战而消失,因此称这一时期为“战国”。

接着,鲍教授援引了大量的事例阐释了“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十二字的深刻含义,为大家描摹出战国时期“嗜杀人”的黑暗局面,同时指出战国时期为处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并借此分析了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在这一时代,庄子、孟子、商鞅、荀子、韩非子、屈原等人相继出现,鲍教授说,这也是一个光荣的时代,战国有它的骄傲。商鞅变法下的秦国变成了人间地狱,这是法家的态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孔子的态度;迂腐是一种高贵的品性,这是在说孟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这是墨子的态度。鲍教授妙语连珠,指出中华民族内心最后的力量是属于儒家的,高度赞扬了儒家永不言弃、为民请命的精神。他动情地说道,只要有人来救,哪怕世界变成废墟,心中也会有温暖;要是没有人来救,最后世界变成废墟,我们的心也是一片荒芜;并且援引了鲁迅先生的名言,以此来号召学子们重铸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鲍教授认为,儒家觉得自己有一种道德上的高尚,道家则觉得自己有一种智慧上的高超,因而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家“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鲍教授在讲述庄子时,主要从贫穷和孤独两个方面指出了庄子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困境,肯定了庄子精神不倒的高贵品质。他以庄子拒绝做官,甘愿以编草鞋为生讲起,援引庄子向监河侯借粮、向梁惠王借粮以及庄子与曹商之间的故事,指出“人可以穷困,不可以潦倒”;又讲述了庄子与其好友惠子之间发生的种种论争和故事,向我们区分了庄子和惠子思维方式的不同,指出庄子崇尚的是诗性哲学,而惠子崇尚的是经验哲学。他总结道,夸张是经验范围以内的夸大,虚构却是经验以外的,庄子不是夸张,而是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经验之外的世界。

最后,鲍教授告诉大家,我们依赖的东西往往就是局限我们的东西。《逍遥游》不是讲什么让我们自由,而是讲什么让我们不自由,它是经验以外的,是虚构和想象。庄子在告诉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我们的想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有魅力,之所以有希望,我们在局促的世界里之所以不至于那么绝望,不至于那么厌倦,是因为我们有想象力。而文学正是让我们能够过一种想象中的人类的生活,只要这种想象力在,我们有一天就能打破经验世界。

整场讲座中,鲍教授总是随意从一个节点生发出去讲述一段段故事或是历史,又巧妙地回归到他的主线上继续讲述,其惊人的知识量和幽默感十足的语言艺术博得满堂喝彩。本场讲座设置了会后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都踊跃发言,鲍教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精心作答。正如杨雨教授所说,看守心灵月亮,是树的姿态,而鲍教授就是这样的一棵大树,其思想和才华散发着灼灼光芒,在文学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撰稿人: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新院汉语言文学2016级本科生张秋瑾)

2019-12-19 16:44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