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晚上7点,《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高级编辑李跃森教授莅临我院,举办了以“电视剧创作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传媒系范明献副院长担任主持人。
范明献副院长首先致欢迎词,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李教授在电视剧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正式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
讲座伊始,李教授从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在业态、形态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受到互联网冲击的现状谈起。面对观众更加个性化的需求,长久以来受资本追捧的IP剧迅速退热。李教授认为,影视剧由热到冷的根源在于原创精神的不足,他呼吁要让“IP回归原创、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市场秩序”。
接着,李教授谈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三个变化:一是“思维之变”,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碎片化思维,它把人的生活甚至人的精神都加以碎片化。其时代的特点就是短暂,变化之快加速了人们的焦虑。二是“格局之变”,互联网使原有的产业链、产业模式和产业机制发生了改变,并且对制作方式与播出方式产生了影响。三是“作品与观众关系的改变”,最根本的改变是媒介与观众关系的改变,受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未来的电视剧是为所有视听媒体播出而制作的,是一种“全媒体剧”,是作品与观众关系的深度调整,需要新的叙事策略与新的美学原则。
电视剧面临新的媒介环境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自身发展的瓶颈。未来的的电视剧应从海外剧中得到启示,改变叙事模式。根据2018年的暑期档,李跃森教授提出:“电视剧成功的关键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精湛的艺术品质,差异化的传播策略。”近年来,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更为灵活、开放,一方面坚持以冷静的现实主义精神直面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回应时代的需求,反映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话题性、辨识度和代入感成为现实主义的新追求。
在讲座的最后,李教授提出:“电视剧产业需要变革。在电视领域,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也不缺发展空间,缺的是创造的激情。我们要打破瓶颈,去除迷思,走出困局,最重要的,是要让创造的激情重新回到电视领域。”并借用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向同学们献出了美好的祝愿。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范明献副院长总结了整个讲座的脉络线索并向李教授精彩的分享表达了感谢,为此次讲座画上圆满的句号。
(撰稿:赵小虎)
2019-11-20 15:06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