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之滨,首讲楚辞: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2019年11月3日,由伟德国际官方入口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及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联合举办的“百家讲坛进中南”系列讲座第四讲顺利举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先生在湘水之滨首讲《苌楚、楚材与楚辞》,全校一千多名学子纷至沓来,场面异常火爆。

晚上7时始,讲座在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毓秀楼和声堂举行,我院教授杨雨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杨老师首先致欢迎词并以风趣幽默的话语表达对郦波老师本场讲座的期待之情,在场学子都热情澎湃。郦波教授以一句“昨宵梦向中南去,今日我从直北来”作为讲座的开始,继而以“苌楚”、“楚材”、“楚辞”三个关键词为线索,一直从“隰有苌楚”讲到“楚辞”,带领大家走进浩渺幽远的湘楚文化。

首先,郦波教授提出了两大关键性的问题:其一,为什么在背诵离骚时,耳畔总是回响起《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这一内心独白?其二,为什么屈原可以以一己之力开辟《楚辞》,以此来匹敌此前几百年来群体创作和经验积累的《诗经》?由以上两个问题出发,郦波教授高度肯定了屈原的地位与成就,他认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位公认的完整意义上的诗人;同时指出,要想明确屈原与《楚辞》的关系,就必须从《诗经》讲起。

《诗经》中儒家大多不愿提及的一首诗是《国风.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苌楚,即羊桃,也就是现在的猕猴桃。郦波教授以训诂学的学科视角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隰”、“苌楚”、“夭”、“沃”等字,对于“知”字,郦波教授指出此前儒家的解释是“欲望”,是天然的欲望,是农耕文明繁续的根本所在。而一个族群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口资源,华夏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稳定的汉字系统,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价值系统。但从基础上来讲,这与中国人强大的繁衍能力有关。他将《隰有苌楚》与《桃夭》进行比较,指出儒家推崇《桃夭》而排斥《隰有苌楚》的原因在于《桃夭》歌颂了族群的繁衍。孔夫子言:“《隰有苌楚》,得而悔之也”,而《毛诗序》也高举着“诗言志”的大旗,将《隰有苌楚》歪解为借猕猴桃来讽刺国人的淫欲。郦波教授认为孔夫子、朱熹、闻一多等多人对本诗主旨的几种解读都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他认为解读主旨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文本先行而非主题先行。

接着,郦波教授以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为引子,引入了对”“楚材”的解读。“惟楚有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郦波教授提出:为什么“楚材”中的“材”是木字旁的“材”?以此为出发点,郦波教授讲述了《左传.僖公四年》中的“风马牛不相及”这一典故,指出了关于“风”的几种解释。后汉贾逵指出:“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针对这一解释,郦波教授又指出“楚”的解释是“楚者,荆也”,“荆”的解释是“牡荆”,而“牡”代表的是雌性。这正好解释了前面提到的“幸女之未字”这一对《隰有苌楚》主旨的解读的错误性。由此为切入点,郦波教授也分析了外交场合中貌似带有淫荡之气的“风马牛不相及”能够出现的成因,他认为这与楚地的风气——“信巫鬼,重淫祀”的民俗信仰传统有关。而后,郦波教授又讲述了“荆楚”一词所暗含的楚地重视植物的这一特点,解释了“尔贡包茅不入”中白茅草对楚地的珍贵性。在中原文化中,一个族群的核心价值崇拜是极为重要的,周天子建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联邦制,改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为祖先崇拜。历史上,楚人与南蛮之族融合,穷山恶水,人烟稀少,为促进族群的延续,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要完成和神的沟通,就必须有女巫来引导。而“楚木”在楚人乃至华夏族中被认为是最有神性的,“楚材”正是这种极具神性的木头。

最后,郦波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屈原和《楚辞》。屈原有两个职位:左徒和三闾大夫。郦波教授认为与其说是官职,这更像是一种封爵。他认为正是由于屈原从政的失败,才导致了《楚辞》的出现。《离骚》正是屈原的自白说,正如《哈姆雷特》里的内心独白一样。这也正是郦波教授背诵离骚时往往想起《哈姆雷特》的原因。郦波教授说:“《诗经》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中的人,而《离骚》中的人是‘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他认为这正是《楚辞》可以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诗经》却不能的原因。“《楚辞》的出现把所有的文学表现指向人内心的心灵,内心的神,内心的信仰和价值,所以这才是屈原伟大的地方。他绝不是什么文学弄臣,他是第一个在我们华夏文明的历史上因为他的身份,因为他的出身,因为他的习惯,因为他的特长,第一个虽然现实不如意但把所有的艺术才华指向自我内心的人;第一个为中华文化为华夏文明找出自然的人的原典。所以,只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我们内心的信仰和价值才是真正的诗与远方!”在郦波老师的精彩结束语中,本场讲座接近了尾声。

_DSC0153

在本场讲座的会后提问环节,郦波老师不仅引经据典、认真耐心地回答了发言同学的问题,而且用唐调为大家吟唱了《湘夫人》,整场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伟德国际官方入口文新院汉语言文学2016级本科生 张秋瑾)

2019-11-05 08:47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